导演:王辰 监制:文若愚 摄影:王辰 剪辑:潘佳育 文案:张丽婷 调色:张宇 包装:邓琳 翻译:杨琼 审校:刘佳(05:47)
民乐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音乐语言,几千年来,不论乐器还是创作,民乐都在中西文化共融中发展。而上海这座带着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精神的城市,从民乐人才培养、专业团队组建、作品创作、民乐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探索,无疑成为了中国民乐崛起与进步的高地。
【资料图】
这一片富饶的文艺土地上,也从不缺乏耀眼之星。由一群Z世代组成的新锐国风民乐团“宫商管鲤”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群体之一,经他们创意演绎的《孤勇者》《外婆桥》《野蜂飞舞》,破圈爆红,将中国民乐延展到年轻人精神世界的角角落落,也大胆地散发东西方音乐碰撞的火花。
从2021年9月诞生开始,在著名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指导和扶持之下,年轻的民乐高手们在上海逐梦起航,为中国民乐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国际传播带来盎然生机。
海报:赫濛
圆梦之城
与“自得琴社”相似,“宫商管鲤”的乐手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成长背景和路径不同,但都怀揣着自己的民乐梦,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圆梦之城——上海。
从5岁起就接触笛子的高雅走的是典型科班乐手的成长道路。身为笛子爱好者的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教会她吹奏一些简单的儿歌、基础乐曲,两三年后,父母为她找了一位专业老师,每周末她要从家乡福建白鼎乘大巴车到温州练习,小学期间的跨省训练是她儿时最深的记忆,也是她走向职业乐手道路的伏笔。到了升学阶段,她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考取上音附中。她回忆道,“来到上海,你发现身边有很多学音乐的,也不只是吹笛子的小朋友了,大家都比较专业,而且每个人好像都有特长”。校内激烈的竞争促使着她日夜刻苦,天道酬勤,高雅的名字屡次出现在“文华奖”“上海之春”等各大奖项和大赛上,后来她顺利地免试直升上海音乐学院,“上音的学生有很多演出的机会,像徐家汇公园每周都有类似市民舞台、上海音乐厅的音乐下午茶等活动都让我们亮相,展现我们自己”,她慢慢地累积,以自律和坚持实现一次次自我超越,从上海走向世界。
同样以上海音乐学院为起点,腾飞而起的民乐新星,还有宫商管鲤的队长陈曦和古筝手俞辰瑶。
虽然从初一开始就学习西洋打击乐,但直到考进上音,队长兼鼓手陈曦才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幼儿园开始学钢琴,初中开始学架子鼓,考学前一年,陈曦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打击乐,直到成功考取上音,他才逐渐建立起对民乐的理解,“一开始我的演奏没有灵性,当时对民族文化的感受不够多,所以我沉下心来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喜欢上民乐的”,他回忆起多年的成长轨迹,总结道,“考进上海音乐学院,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走向的一件事情”,上音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终点,亦是他走向民乐道路的起点,在青春的迷茫与不断的积累当中,陈曦一路披荆斩棘,升级打怪,终于在这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不似逐渐找到方向的陈曦,俞辰瑶似乎在三岁半的某一天,从她拉着父母让自己学古筝起,便确定了自己的民乐道路。而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教学经历,则为她的古筝教学之路埋下了一粒种子,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这颗种子充分膨胀、生根发芽,最终肆意生长。“原来我是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教会人弹古筝的成就感涌向她,“尤其是当他们开始敢在古筝上表达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她更是由衷地替学生们感到自豪。在上音的所学与所见所闻,成为了她积极传播民乐的动力,也让她的民乐道路越走越扎实、越走越生出繁花。
在乐手们的求学故事中,上海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一环和必经之路,然而对于宫商管鲤的古琴手刘孟宸而言,来到上海则完全脱离了她预设的人生轨迹。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刘孟宸曾以为未来是“毕业后考研,找工作,然后留在加拿大生活”,这样的预设最终被她偶然刷到的几则古琴演奏的视频给打破。大三那年,在动了学习古琴的念头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练习起来,“有时候弹到半夜,有时候干脆弹个通宵”,对古琴纯粹的热爱驱动着她来到上海,来到志同道合的民乐爱好者身边,“因为这件事足够吸引我,上海是个开放性、包容性、文化多元性都很强的地方,是民乐发展很棒的土壤”。
扎根之地
宫商管鲤的乐手们乘着对民乐的热爱,相聚在上海。他们种下自己的民乐梦,用汗水浇灌,终于扎下牢牢的根,又借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开出充满个性的花。
“这是一个机会很多、资源很多的城市,在这个地方你能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陈曦说道,“这座城市能够让人往上奋斗”,他想要为之奋斗的事情便是让民乐国风以更加年轻活泼的形象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陈曦和小伙伴们用古乐器演奏的新时代乐曲,如民乐合奏“神经病之歌”、国风版哈利波特主题曲、古琴演奏的孤勇者等,圈粉了一大批的年轻群体,也让大众看到了民乐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在上海13年,陈曦全部的努力渗透在这片土地,和这座城市融在一起,上海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故乡,“我要让自己能在上海扎根下来,能站得更稳,因为这个城市已经变成我第二个家了”,他说,“你不可能不想为它去奋斗”。
Z世代奋斗的特点,在高雅看来,“是激情、热烈又多元的”。鼓乐齐鸣,每一个鼓点和音符,都是一个世代力量的迸发和个性的彰显,上海倾听着他们振聋发聩的表达,“对于音乐生来讲,这里有很多站上舞台去演出的机会”,在上海求学多年,高雅登上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舞台,这些舞台承载着她的个人成长,亦见证着她带给观众们一场又一场的国风盛宴。
刘孟宸推动着这阵国风从上海吹向海外。加入宫商管鲤后,她兼职琴社的古琴教师,线上或线下教授古琴知识与弹法,线上课程的受众不乏有外国学生,“其中有一个乌克兰的女生,在中国工作过,后来去了波兰,也继续跟我上网络课”,她讲道,“还有一个荷兰的学生,四五十岁的年纪,他超级热爱中国文化,很喜欢古琴,一节课都不落,每周都按时来上”。为了让更多海外受众了解民乐,刘孟宸打算开通海外账号,分享公益公开课,为海外的民乐爱好者提供便捷而专业的知识和讲解。
“民乐普及的面积越大,受众越广,国风团队就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多”,俞辰瑶说道,她的梦想是“在上海创建自己的古筝学校”。今年春天,她的工作室正式结束了装修,一架架古筝摆在阳光照耀的暖黄色地板上,安静地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除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俞辰瑶带过的学生还有60多岁的上海老阿姨,阿姨在动完手术后仍然发来了自己弹古筝的视频;有刚生完孩子的新手妈妈,纵使忙碌但总能抽出时间前来上课,每周的进度也总是高质量完成……“在上海感受到的活力和生生不息,让我自己也更有动力在这里成长下去”,滋润着她持续成长的养料则是遍布在上海各个角落里的文化氛围,“油纸伞、汉服、茶馆,还有一次去朱家角,船上有人在弹琵琶,江南水乡加上华服和民族乐器,那个场景太美了,我忽然觉得很自豪”。
在上海生活了8年,俞辰瑶始终记得当她初来乍到,走在上音所在的汾阳路上,道路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我被飘絮呛到,眼泪都出来了”,她回忆道,“但是到研一的时候,那年梧桐树飘絮的季节我不难受了,我好像在这里扎根了,变成了其中一棵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