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庆峰
有没有感觉这个夏天特别热?没错,最近全球多地创下高温纪录。
【资料图】
世界气象组织4日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
00:51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或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熟悉该现象的人们知道,厄尔尼诺会给各地天气带来显著变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上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是在2015年至2016年,当时受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叠加影响,创下有仪器记录以来的全球最暖纪录,我国洪涝、高温热浪、台风、风雹、龙卷等各类气象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汛情,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厄尔尼诺作为一种自然规律,是无法被人类阻止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提高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和经济的适应性和韧性,减少厄尔尼诺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说,宣布厄尔尼诺出现,目的是动员各国做好预警,提前应对,以减轻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
当前,厄尔尼诺现象刚形成,后果还不明显,特别是对全球气温的影响要在一年内才能显现出来,提醒我们要主动防御,统筹安全与发展,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当海温监测关键区(NINO3.4区)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达到或超过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二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灾害越是多发,越是严重,越需要在“防”字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积攒了丰富的防灾减灾救灾经验,但仍然要看到,超强厄尔尼诺现象远超平时的经验和认识。
一些灾害具有多样性、极端性、突发性等特点,既可以表现为高温、洪灾等各种形式,也通常来得毫无预兆,短短时间就突破了历史极值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难度明显加大。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做好科学精准监测预报,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三
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的推动,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会激增到创纪录的水平。
由此观之,自然生态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
我们提出的“双碳”目标,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全方位变革,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将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低。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