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振:只要发展的信念在,乡村一定会强起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2023-07-07 08:13:44

孟宪振带领全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本报记者 许晨 摄

本报记者 胡明慧


(资料图)

■编者按

6月27日,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表彰了2022年度徐州市“五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委书记宋乐伟在会上指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保证,是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本报今起推出“‘五星’村(社区)支书风采录”专栏,系统报道我市“五星”村(社区)支书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建设文明新风、积极打造宜居环境、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铜山区棠张镇铁营村,位于镇区南部,毗邻安徽,曾经是镇里的“后进村”。

10年前,孟宪振接手铁营村党支部书记时,村子发展乏力,村集体不仅没啥收入,而且还欠债数十万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这种干啥都想干好的理念,一直根植于孟宪振的血脉中。

1998年退伍,2008年回村干了两年民兵排长、3年村主任,2013年,孟宪振接棒老书记,继续带领铁营村朝前奔。

村集体没收入,干啥都难,可无论咋样,行动起来就比“躺平”强。

要想富,先修路。资金不够,想法凑。先是通过村内能人帮忙联系镇上有炉渣灰的工厂,要到了免费的炉渣灰,再以加油的“友情价”联系到村里的大货车,孟宪振领着村干部和村里的老党员一起,拉煤灰,铺煤渣,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花了十来天的时间,重铺了村里1500米的3条生产路。

“干成这件事,让我觉得花小钱也能干成大事,更让我体会到,咱铁营村有的是凝聚力,只要能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孟宪振深有感触地说。

怎样才能凝聚人心,只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行动,才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17年,孟宪振带着村干部从邳州“取经”回来,看着那里的乡村靠着公共空间整治,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腾挪出发展的空间,决定在铁营村也大刀阔斧地进行公共空间整治。

从哪里打响整治的“第一枪”,孟宪振“刀刃向内”,拿自家“开刀”。

孟宪振亲手拆了自家花园的栅栏,一项一项按照整治的标准整改,并拍下照片,接受村民们的监督。

从村支部书记,然后到村干部、党员,再到普通村民,老百姓看在眼里,服气在心,原本艰难的公共空间整治,最后越干越容易。

“拆村民屋外私搭的旱厕时,有人建议用挖掘机,省时省力。但俺们几个村干部一商量,还是自己动手干。一来用挖掘机要多花钱,二来村民用来搭旱厕的砌块砖也就没法用了。”孟宪振说,为了减少矛盾,同时也能拉近与村民的情感距离,他们便一块砖一块砖地动手拆,如果村民说还需要,就再帮着码到院子里;如果明确表示不需要,他们再给处理走。

心里始终想着群众,干啥事都是为了村民,大家的心更齐了。

2020年,铁营村获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一等奖,拿到了300万元的奖补资金,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如何长效保持,却是个难题。

在几位老党员的联合建议下,2021年铁营村推出了“一把扫帚净全村”试点项目——给主动清洁村内卫生的村民发放扫帚,编制“一把扫帚净全村”打分明细表,分批安排党员和村民领取扫帚打扫巷道,接受村民监督。

“原先村内环境清理与绿化修整,一年需要支出10万余元,现在不仅成本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激发村民自觉维护家园环境意识。”孟宪振告诉记者,今年已发放五批次,近百位村民主动认领扫帚清扫巷道。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须强起来。

靠土地流转,与大户合作,提供管理服务以及门面房租金,这些年,铁营村集体收入从原先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各项收入总和突破百万。

但这几年,铁营村的蚕桑产业却日渐势衰,作为解忧故里,如果丢弃掉这样的人文和产业优势,在孟宪振看来,着实可惜。

为了挖掘当地蚕桑养殖资源优势,努力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在孟宪振的带领下,铁营村成立了“兴村蚕桑养殖合作社”,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自动化设备齐全的现代化蚕桑养殖大棚,当年实现增收约4万元。去年,铁营村又建成两栋蚕桑产品深加工生产车间,引进先进桑叶茶制作工艺,又为集体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仅如此,养蚕户在蚕结茧之后,还能把剩余的桑叶和桑芽出售,每斤桑芽售价20至30元,可为农户增加1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

“走起来就比站着不动强,走稳了再跑起来。只要发展的信念在,乡村一定会一路美下去,富起来,强起来。”孟宪振说。